彭博媒體應對人工智慧時代的生存指南

隨著科技時代的進步,人工智慧(AI)對媒體產業的影響日益顯著,許多媒體公司面臨重大的挑戰。彭博媒體作為一家領先的商業新聞發布者,在這方面的應策略略值得探討。

在近日於佛羅里達邁阿密舉行的Digiday出版高峰會上,彭博媒體的首席執行官凱倫·索爾特(Karen Saltser)分享了彭博如何面對AI帶來的挑戰。她指出,到目前為止,彭博尚未與任何AI公司簽署內容授權協議,這主要是出於對如何使用其龐大資料庫的謹慎態度。

「在當前與未來的選擇方面,我們仍然未授權使用以進行培訓,當然,我們與各公司保持對話,隨著商業模式的演變,我們正在進行新的對話。」索爾特說。

總體來看,媒體公司逐漸將AI補償模式轉向基於使用量的支付,這種模式與過去的一次性授權費用相比,更具持久性和公平性。索爾特表示,「這可能是一種更公平且希望是基於常態的模式,但不見得會是媒體公司的終極解決方案。」

然而,這是否足以讓彭博談判桌打開?索爾特認為「這足以讓我們進行對話,我們認識到AI在我們業務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但授權目前不是重點。」

彭博的訂閱和廣告業務持續成長,減輕了需要仰賴AI公司收入的即時壓力。根據索爾特的數據,彭博的付費訂閱者今年已增長16%,達到將近67萬。其廣告收入也增長了6%。

此外,彭博運用AI技術來提升其業務效能。例如,彭博最近重啟了其AI驅動的站內搜尋引擎,使用量和點擊率都上升了15%。此數據雖然不直接轉化成收入,但卻加強了彭博對其受眾的價值。

AI也被用來優化彭博文章頁面上的摘要功能,這樣的優化使讀者能更有效率地獲得他們想要的資訊。索爾特指出,AI摘要在被發布前會經人類編輯審核,至今也已經提高了使用者在網站上消耗頁數和活躍時間的相關指標。

在廣告方面,彭博運用AI來即時分析編輯內容,進而進行上下文定位,例如在講解豪華汽車時插入相關品牌的廣告,提升廣告效果。

然而,有一部分業務相對不受AI影響,那就是現場活動。索爾特強調,「與客戶的直接關係,無論是訂閱者還是活動參加者,未來將變得更為關鍵。這不依賴AI,而是依賴人的力量。」

在AI快速崛起的今天,彭博媒體選擇了一條保持自身資源獨立性並充分利用AI技術來增強其現有產品的道路。面對AI的挑戰,彭博媒體的策略不僅在於未來可能的合作,也在於如何運用AI技術提升其現有的訂閱和廣告模式,從而保障其在媒體產業的持續生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