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放市場競爭中,即使是如金融科技這樣快速崛起的行業,也不乏可能面臨極為嚴峻的挑戰。在肯尼亞,Bonto這家金融科技公司便遭遇了類似命運。這家公司成立於2024年,旨在開拓匯款市場,並於短短18個月後,宣布退出該領域。

Bonto的關閉時間距其獲得肯尼亞中央銀行(CBK)的匯款提供商執照僅僅過去六個月。該公司停止交易的時間是今年的8月15日,而隨後不久便向監管機構提交了撤銷執照的請求。根據9月11日的官方公告,此決定已被正式確認。

Bonto的創辦人兼執行長Yoann Copreaux在LinkedIn上發布聲明,坦率地指出了公司關閉的原因。他提到,由於外匯利潤率的崩潰,實現盈虧平衡的規模已變得不切實際。同時,匯款手續費也降至幾乎為零,而合規成本卻不斷上升,導致初創公司無法承受。

2025年初,當Bonto獲得CBK發放的匯款提供商執照時曾讓許多人寄予厚望。這本應讓該初創企業在年市場價值達到57億美金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但不幸的是,其業務開展僅一年半便宣告結束,反映出這一領域的殘酷現實。許多時候,新興市場中的創業公司都面臨著M-Pesa這類本土強權以及全球其他金融公司的嚴峻競爭。

Bonto的退出也揭示了市場中的另一個矛盾。儘管去年肯尼亞的匯款流入量達到新高,但小型服務提供商卻紛紛被排擠出局。如此急劇下降至零的手續費和不斷緊縮的合規規則,讓那些規模不夠大或者沒有忠實客戶的公司根本無法生存。

Bonto的團隊曾嘗試多種解決辦法,包括出售其執照。他們接觸了逾50家金融科技公司,並收到五個邀約。然而,當考慮到監管核準的時間表和每月不斷增加的虧損時,這些選擇都行不通。最終,Copreaux坦言,關閉Bonto是唯一理性的決定。

Bonto的創辦團隊計畫在結束營運後,重新組建探索新項目。這也提醒了新創公司不論是在新興市場還是成熟市場中,都需謹慎評估自身競爭力,並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