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公司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並不是缺乏資金或是產品不佳,而是他們所創造的產品並沒有真正的市場需求。許多初創的創辦人會投入數月的精力、金錢和熱情到產品開發中,當成果出現時才發現沒有實際需求。因此,作為一個新創公司,在最初階段,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擴張、增加功能或尋找投資者,而是搞清楚你的理想顧客最在乎什麼,以及如何創造他們真正關心的價值。因此,早期確定價值主張至關重要。這篇文章將指導你在撰寫任何一行代碼之前,如何設計一個引人注目的價值主張。
什麼是價值主張?
價值主張解答了一個看似簡單但極具挑戰性的問題:為什麼某人應該選擇你的產品,而不是其他選擇,包括什麼都不做?它不是你的標語或產品描述,而是產品背後的 '為什麼'。一個強有力的價值主張應該能夠明確傳達:
- 你解決了什麼問題
- 你為誰解決這些問題
- 為何你的解決方案更好或不同
這描述了你所建立產品的真實價值以及它所能帶來的結果,並且要用你的顧客能夠理解的語言來清晰、具體地表達。這才能引起關注,驅動行動。
優秀的產品來自深入的顧客理解
許多新創公司從一個他們熱愛的想法開始。他們憧憬著各種功能,勾勒出界面,然而最終才問:「這究竟是給誰的?」最優秀的產品並非依賴猜測,而是來自對顧客的深入理解。這就是「價值主張路徑圖」的用武之地。它將你的思考分成兩部分:
- 顧客的世界
-
產品的回應
最強的價值主張源於洞察,而非假設。
路徑圖:同時勾畫問題的雙重面貌
顧客形象
在建造任何東西之前,先了解你想服務的對象。從三個方面著手:
- 工作:他們想做什麼 - 功能性(例如「找工作」)、情感(「感到自信」)或社交(「看起來成功」)。
- 痛點:什麼讓他們感到沮喪或阻礙?
- 獲益:成功會是什麼樣子?什麼結果會讓他們的生活更輕鬆、快速或更愉快?
不要猜測。進行真實的對話。問開放式問題。觀察他們如何談論他們的挑戰和珍視的事物。徹底了解這正是洞察力所在。
你的產品描述
接下來,轉向你正在製作的產品,並確保它直接連接到真實需求。
- 產品和服務:你究竟提供了什麼?
- 緩解點:它如何減輕或消除顧客的痛苦?
-
顧客的獲益:它如何幫助他們達成目標?
黃金法則:如果你的產品無法解決一個真正的痛點或創造有意義的收益,那麼它就是噪音。
你的解決方案應該讓他們感覺像是為他們量身打造。最好的反應是,“這正是我需要的。”太多的創辦人做相反的事情:愛上他們的產品,而不是問題。他們想像那些特徵,然後試圖找到一個理由來證明其存在。改變它。先愛上問題,然後為它建造最好的解決方案。
價值主張陳述設計
一旦你已經繪製了顧客形象和產品契合,便可將你的洞見轉化為清晰、有說服力的價值主張陳述。這尤其重要,因為它不是僅僅供你的首頁或投資者的推介用,而是內部基礎的說明,告訴你為什麼產品對那些你在打造的人來說很重要。一個良好的價值主張陳述應該是:
- 特定:避免模糊的聲明。直接談結果。
- 顧客為中心:聚焦於顧客需求,而非你的功能。
- 清晰:避免行話。用讓人一目了然的簡單語言。
以下是你可以使用的一個簡單有效的模板:
對於[目標客戶],因為[具體需要或痛點],[產品名稱] 是一個[產品類別],可以[主要利益或結果]。
匹配你的產品與他們的需求
讓我們實際一點。假设你正在為遠程設計師打造一個產品,其主要目的是找到好的工作機會。
你與15位這類設計師交談。你了解到:
- 他們每周花費數小時篩選無關內容
- 他們感到低質量的工作平台令人不堪
- 他們渴望獲得量身定制的資訊,而不是噪音
從這些資訊中,你可以勾勒出:
工作:找到高薪的遠程設計工作
痛點:浪費時間,感到不確定,缺乏可見性
獲益:篩選好的職位,更快的申請,增加成功概率
現在,假設你的產品提供:
- 含高質量、驗證過的職位推薦的電子報
- 為每個職位量身定制的申請技巧
- 追踪回應狀態的選擇
你不是在推銷產品,而是正真掃除痛點並創造獲益。
快速學習,稍後建造
創業圈最大的神話是你需要先做某些事才能進行測試。
事實上,你可以(並且應該)在推出前先測試價值主張。這樣你能省下時間、金錢和心力。
開始於:
- 傳達你的產品的著陸頁
- 簡單的號召行動:「加入候補名單」、「下載預覽」、「預訂電話」
- 與真實的使用者進行對話,看看他們的反應
他們是否點頭認同?提問?點擊CTA?還是直接跳過?
你的目標不是完美,而是清晰。你要搞清楚的是你認為有價值的是否正是顧客也認為有價值的。如果並不是?不要緊。調整、改進、迭代。
記得為正確的問題建設
建造一個看起來好的東西很容易。然而創建一些讓人無法割棄的產品卻很難,也更有價值。 這一切都以你的價值主張開始。一旦你搞清楚了,其他的一切都會變得更輕鬆:市場行銷、銷售、產品導向、增長。但是,要做到這點需要足夠的謙遜、好奇心以及對你所建設人群的深刻尊重。所以在擴展之前,暫停。專注於你的顧客。
並打造一個讓他們感到被理解和值得興奮說「是」的價值主張。
這篇文章由未來配對產品行銷經理Olajumoke Adigun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