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市場中,手機遊戲是最大的類別之一,因新冠疫情而提升的居家需求,使得國內市場規模已超過一兆日圓。全球來看,手機遊戲的市場規模同比增長7.5%,達到7兆7255億日圓。即使居家需求有所下降,但手機遊戲和App的開發及運營仍然保持良好勢頭。
在這樣的情況下,手機App和遊戲運營企業為了推動KPI,如DAU(每日活躍使用者)和App內購等,將大量的行銷成本投入到主要是社群媒體和其他數位媒介上。
多數的手機App業者為了了解和優化廣告的投資回報率,使用了MMP(行動測量服務商)。這類工具由大公司提供,包括美國的Meta(前Facebook)與Google,這類MMP可作為獨立第三方,提供跨平台的歸因分析服務。
然而,個人資訊保護規範的加強導致數位廣告環境變化,其中一些主要變化如下:
- 歐盟和美國等地的GDPR(一般資料保護規範)等法規使得個人層級的廣告投放和行為追蹤變得更加受限,跨媒體和平台的歸因變得更為困難。
- 全球最廣泛使用的瀏覽器如Safari、Firefox和Chrome逐漸結束對第三方Cookie的支持,這導致數位廣告生態系統向更具隱私保護的技術轉移。
- iOS 14更新後,Apple要求使用者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無法取得IDFA(廣告識別碼)。這意味著在日本,平均約21%的使用者同意開啟IDFA。
這意味著,許多運行App和遊戲的公司以往的廣告費用效益測試方法不再像以前一樣有效,需要尋找替代方法進行統合的效果測定。
MMM(行銷混合模型):穩定且靈活的歸因分析
MMM主要被認為是給那些對線上和傳統媒體有高投入的公司使用。然而,實際上,作為數位媒體為主的廣告主,如運營手機App和遊戲的公司,也能從MMM提供的綜合分析中獲益。
特別是當收集個人層級資料變得困難時,MMM的重要性越發突出。MMM利用日或週的聚合資料,無需個人層級資料,並可高度自訂化分析指標,使之靈活運用於各種行業,包括手機App和遊戲。此外,MMM能將競爭對手投資、天氣、假日等外部因素納入模型,分析其對自家行銷活動和KPI的影響。
由於MMM不依賴個人資料,可作為更穩定的行銷最佳化基礎長期使用。
轉向MMM:提升行銷效果的利器
有效運用MMM,手機App和遊戲運營企業可以在不依靠個人資料收集的情況下,對其行銷活動(例如促銷策略、新作或更新版的發布、App內部活動等)及無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如競爭對手促銷、宏觀經濟狀況、疫情等)進行綜合分析,快速且穩定地做出數據驅動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