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程式化購買:實現精準廣告投放的未來趨勢

程式化購買,簡單來說,就是依據事先設定的條件,利用技術自動、即時地購買廣告版位。這種方法亦稱為操作型廣告,是現代數位行銷的重要一環。DSP (需求方平台) 和 SSP (供應方平台) 的實時競價 (RTB) 是程式化購買的代表性操作。

固定廣告版位購買與程式化購買的比較

固定廣告版位購買,指的是透過特定媒體購買一個月內固定顯示的廣告版位。然而,這種方式可能導致廣告顯示給對產品或服務不感興趣的使用者,因此廣告主需要支付無效的廣告費用。

相對於固定版位,程式化購買則是透過系統自動化,根據特定條件,即時地購買個人化的廣告版位,只針對符合條件的使用者顯示廣告。不僅節省了廣告費用,也提高了廣告的投放效果。

程式化購買的定義

程式化購買,即依據特定條件,利用自動化技術即時競價購買廣告版位的一種廣告模式。根據知名DSP 企業的白皮書,程式化購買具有以下特性:

  1. 廣告版位以拍賣形式進行交易
  2. 廣告版位交易為即時完成
  3. 針對特定情境下的特定使用者展示特定廣告

在廣義上,搜尋連動型廣告及社群媒體廣告也屬於程式化購買,但普遍上不被稱為程式化購買。狹義上,程式化購買需經由DSP或SSP 系統介入,才能被定義為程式化購買。

程式化購買與展示網站的問題

程式化購買雖能高效自動地購買廣告版位,但無法完全掌控廣告的展示位置。例如,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廣告被展示在不適當的平台上,進而影響品牌形象。

2017年,英國《泰晤士報》曾報導梅賽德斯-賓士的廣告出現在恐怖組織的YouTube 影片中,這引發了程式化購買廣告透明度的討論。為解決這一問題,廣告公司正積極刪除不適當內容,確保廣告展示的品質。

程式化購買在電視廣告中的應用

在美國,數據行銷領先全球,電視廣告的程式化購買正在逐漸發展。根據尼爾森的調查,2020年美國約有半數的電視廣告版位通過程式化購買完成,這一市場規模約為880億美元。

日本也預期電視廣告會引入程式化購買,但截至2018年3月,電視廣告的程式化購買尚未真正實施。儘管廣告投放結構有所變化,例如21家商業電視台已允許電視廣告在網上提交素材,但程式化購買在日本電視廣告中的應用仍需時日。

既然了解了程式化購買,該如何應用?

程式化購買根據指定條件,得以自動化地購買廣告版位,已成為WEB 廣告的主流。美國市場的擴張也讓日本廣告界看到了程式化購買的潛力。不過,該技術雖帶來了精準投放和高效利用廣告資源的優勢,但其自動化特性也需廣告主謹慎設置條件,以避免出現不當的廣告展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