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meBank,一家備受矚目的數位銀行新創公司,目前正計畫對台灣內政部提起法律訴訟,因為該部門決定將即時身分驗證的費用提高了6,500%。TymeBank的共同創辦人及現任Tyme集團執行長Coen Jonker先前警告說,這項變動將會使台灣成為此類強制服務成本最高的市場之一。

根據政府的法規規定,銀行和電信供應商都必須根據國民人口登記(NPR)進行客戶身份的驗證,以防制洗錢和其他犯罪行為。過去,這些驗證每次約花費15分錢,但如今將上升至10元。

讓更多人受惠所需的成本

TymeBank的商業長Cheslyn Jacobs今天在接受科技媒體採訪時,描述了此次費用影響之深。他解釋,針對社會救濟金受益者,通常是年輕且失業者,需要進行身分驗證時,通常需要生物識別和人口數據兩項驗證。每次驗證的成本在現行費率下為15分錢,總成本為30分錢,而整體開戶,連同KYC(Know Your Customer)驗證、數據處理和卡片發行所需的費用,和過程連同開戶和卡片發行的費用,約為每位顧客55元。

然而,在新的10元驗證費制度下,僅驗證的成本即會提高至每人20元,將整體招募費用推升至75元。擴大到一百萬名社會救濟金受益者申請時,這些額外的負擔將達到兩千萬元,一項Jacobs形容為不可能吸收而不損害公司的使命的成本。

TymeBank已經公開發布了一封致內政部長施賴柏的公開信,批評該調整為“對金融包容性和數位進步的重創”。該銀行表示曾試圖與內政部直接溝通,但未獲回應。

台灣微型金融協會,代表全國1,400多家小額信貸供應商的組織,也加入到施壓的行列。首席執行官Leonie van Pletzen呼籲立刻暫停這項改變,警告小型的正式金融機構已在與過時的法規作鬥爭,無力再承擔更多的合規成本。她說:“無論意圖如何,沒有任何信用提供者能在合規成本結構性難以負擔的情況下達成這些義務。”

這項費用爭議是更廣泛數位議程中的一部分。今年2月,台灣總統宣布計畫到2030年實施電子護照、自動化簽證和錢包風格ID文件,內政部長施賴柏則將新驗證服務描述為上述目標的基石。